中秋节的来历习俗资料简介,中秋节的来历习俗资料精选

3510次浏览推荐于2019.08.15

  说到中秋节的来历,很多人都会想到嫦娥奔月,作为我国古代最为有名的一个传说,讲述的是射日英雄后羿与美女嫦娥的相爱不能相守的爱情故事。也正因为如此,这段爱情故事才会被那么多人传颂。今天小编就要给大家讲述一下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希望大家看了喜欢。

  中秋节的来历一:
  一提到正月十五的月圆,我们就会想到嫦娥姐姐。传说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是一个力大无穷的神射手,远古的时候由于天上有十个太阳,庄家被晒枯死,百姓民不聊生,后羿一怒之下,登上昆仑山顶,用神弓射下来了九个太阳。后来后羿从王母娘娘那里得到了长生不死之药,人吃了就可以成仙升天。(关于为何从王母那里得到此药,有两种说法,一是,后羿原来是天上的神仙,但是由于射下九个太阳,惹怒了天帝,被贬下人间,王母同情后羿,于是给了后羿此长生不死之药,第二种说法是,后羿在昆仑山学道,遇到了一个老道士,老道士钦佩后羿,赠予此药。)后羿和嫦娥十分恩爱,不愿意独自成仙,而留嫦娥在人间,所以他把药交给了嫦娥,嫦娥也不舍独自成仙,因此嫦娥就把药保存了起来。后羿有一个心术不正的徒弟蓬蒙,八月十五这天趁后羿出去打猎,偷偷溜到嫦娥家,逼着嫦娥交出此药,嫦娥无奈之下,将此药吞了下去,然后嫦娥就感到自己的身体慢慢地飘了起来,冲出了窗户,向云霄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后羿,所以去了离后羿最近的广寒宫。

  后羿回来之后,听说了此事,悲痛欲绝,想去追自己心爱的嫦娥,但是无奈自己并不能飞上天,于是无可奈何,只能在嫦娥最喜欢去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最爱吃的点心,来表达对爱妻的思念之情。后人听说了这件感人的事,纷纷效仿,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的时候,也摆上香案,美食,来遥寄对亲人的牵挂和思念。

  由于这则传说可以烘托我们世人对背井离乡的亲人的无尽的美好思念,所以这则传说是流传最广,最深入人心的。

  中秋节的来历二:
  另一个传说就是吴刚折桂了,吴刚是汉朝天河人,到了天庭之后,犯了大错,于是天庭惩罚其砍伐广寒宫的一颗桂树,许诺其如果能将桂树砍倒,便允许其重回天庭为仙,无奈这个桂树,枝叶繁茂,并且砍下一斧之后,立刻复合,所以吴刚只能在孤寂冷清的广寒宫,日复一日地这么砍下去,如果细细的听,八月十五月亮最大的时候,我们可以听到月亮上那么沉闷的砍伐声,以及吴刚无尽的哀叹。

  最早的关于吴刚折桂的记载是唐朝的《酉阳杂俎》,文中提到: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由于这则传说有一定的警示意义,所以这个传说也流传甚广,提起月亮,大家都知道出了嫦娥,还有吴刚以及他的桂树。还有一个小小的传说,就是玉兔在月亮上成天捣制仙药,玉兔也是月亮的一个符号之一。

  中秋赏月
  我们家那里的传统是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最亮的时候,在院子里摆上桌子,放上一盘月饼,一盘葡萄,还有其他一些水果点心,点上三炉香,那种明月与月饼相互应找的场景,那种月下院子里弥散的焚香的味道,那种八月十五月圆夜院子里的清凉以及一家人共同品尝月饼的说说笑笑,深深的刻在记忆里,是在外的游子,永远不会忘却的。

  吃月饼
  月饼,有团圆之意,早在明朝,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就提到“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与家人在团圆之夜,一起品尝可口的月饼,是在外漂泊一年的游子心灵最好的抚慰。月饼也是一种思念的寄托,中秋之时向亲人馈赠月饼,也是一种表达思念的方式。

  明清之前月饼一般都是家庭自制,到明清之后,逐渐出现了一些小作坊,专门制作月饼,随着文人们不断对月饼赋予更深刻的含义,月饼的形状也越来月圆,形状外观越来越考究,取吉祥、团圆之意,并且也出现了将一些富有寓意的图案印刻在月饼上的做法。月饼的品类也越来越多,由最初的糖面组合,逐渐增添门类,可谓万紫千红。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中提到:“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可见当时的月饼已经品类众多了。

  看完上面的内容,相信大家都已经清楚了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那么,以后在说到中秋节的来历的时候,除了嫦娥奔月,你还会想到其它的吗?

免责声明:

本页搜狗指南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由作者本人负责,概与搜狗公司无关。本页搜狗指南内容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谨慎操作。尤其涉及您或第三方利益等事项,请咨询专业人士处理。

0点赞无帮助无帮助
上知天象,下知琐事。